7月19日上午,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,在西藏林芝(地级)市米林(县级)市举行。
19日当天的总台《新闻联播》,这条新闻的时长是1分15秒;而20日这天,《人民日报》把这条新闻置于头版第二栏第二条,不含标题和标点符号,通稿一共314字。
2025年7月20日《人民日报》头版
虽然官媒对这一工程的报道并不高调,甚至可以说是比较克制,但这一工程,无疑仍然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。
雅下梯级电站工程,至少有三点颇不寻常。
其一,开工典礼的规格高。李先生亲自到场。大型水利工程开工,由中央政府首脑出席,此前也只有两次——即1993年三峡工程开工和2002年南水北调工程开工。
其二,组织保障的力度强。央企做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导者,这并不鲜见。但为了某一个单一项目,专门成立一家副部级的新央企,却是极为罕见。
开工仪式之后,官方公布消息称中国雅江集团有限公司已成立。随后国资委公告新的委直属央企名单,雅江集团紧随三峡集团排在第22位,南水北调公司和中国商飞(负责国产大飞机研发生产制造)分别排在49位、53位。国资委的99家直属央企,正好是排前53位的副部,后46位的正局。所以,雅江集团在副部级的“安全区”,中国商飞反而是副部级的“守门员”,个中关系,耐人寻味。
其三,投资规模之大,前所未有。工程预计总投资1.2万亿人民币,折合美元约1700亿。这是中国第一个总投资预算过万亿人民币的基建项目,也是全球第一个突破1500亿美元投资规模的基建项目。
简单拿几个参照物来比较。京广高铁全程、在建的川藏铁路雅安到林芝段,总投资都在3000亿到4000亿的量级,所以雅下电站相对于它们一个顶仨;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一期工程、三峡工程、京沪高铁,这三个项目造价大概在2000亿到3000亿,三个项目加起来也就堪堪雅江项目投资额的六七成,单个项目投资额几乎都只相当于雅下的零头。
如果说京沪高铁、川藏铁路、三峡工程、南水北调是“超级工程"的话,那么雅下水电,应当被称为“超级超级工程”,才更加贴切。
高层为什么要以如此巨大的力度,推动雅下水电开发?
在我看来,决策者可能有短期、中期和长期的三重目标。
从短期来看,官方希望再次以大规模基建扩大总需求,如同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08年因应国际金融危机时所做的那样。
多重因素影响下,当前全社会客观上仍面临需求不足。大规模基建投资,不仅本身具有拉动需求的乘数效应,也向外界释放了政府主动花钱创造需求的明确信号,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市场主体尤其是民企、外企的预期,部分打消他们的观望情绪——进而以多方投入促进经济循环,滋养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,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,助力居民增收和就业市场容量的扩大。
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,就包括以大规模基建创造需求并以工代赈的措施,田纳西河流管理局主导的一系列水利工程,后来成为新政的象征。雅鲁藏布江的水电开发,仅就经济学逻辑而言,和田纳西流域开发是差不多的。

云雾中的雅鲁藏布江果果塘大拐弯,元淦恭摄
从中期来看,中国要继续坚定地推动能源转型。
根据规划,雅下电站群未来的装机容量将达到在6000到7000万千瓦的水平。这个装机量,相当于目前全国电力总装机量的2%,水电总装机量的15%左右。雅下诸水电站投产后,中国总发电量和清洁能源发电量都有望再上新的台阶。
官方近年来反复强调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。这一变革在产业链上游,集中体现为发展新能源、可再生能源,突破中国化石能源(尤其是石油资源)相对短缺、高度依赖进口的资源瓶颈;在产业链中游,集中体现为半导体、集成电路等电子工业关键领域的技术攻坚;而在产业链下游的应用层面,则是把新兴技术和海量用户需求、多元应用场景结合,带动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实现跃升。
凡此以上种种,都离不开算力和电力。决策者如此重视电力基础设施建设,根源即在于此。
从长期来看,这是治藏治边方案的新演进。
中央治藏,最核心的目标首推稳定,只有西藏保持稳定,才能够维持中国周边地缘政治态势的稳定,并在龙象博弈中保持战略和心理优势。
怎样才能实现西藏的稳定? 内地很多地方只需要发展经济,就有执政的绩效合法性;但在西藏,这个问题要复杂很多,维护西藏的稳定需要多管齐下,这里不作详细展开。
但显而易见的是,单靠发展经济不能解决西藏的全部问题,但发展经济是解决西藏各种问题的一把关键钥匙。
长期以来,因为特殊的地理原因,西藏经济的自身造血能力很差,高度依赖外来支援。而此次雅下水电工程的建设,是西藏走向一定程度经济自给的关键一步。
川滇两省的金沙江下游四个梯级电站,装机总量是4700万千瓦,已经是全中国最大的水电基地。而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建成后,意味着西藏将取代四川省成为中国水电第一大省。
不要小瞧这一点。长时间、大规模的建设,必然带来一个城市的繁荣。从大庆到十堰,从攀枝花到宜昌,在举国体制下,一个项目改变一座城市命运的事例比比皆是,这次轮到林芝了。
林芝地级市所辖的七个县级行政单位里,巴宜等四区市县驻地所在的镇,海拔大多低于3000米,墨脱县城更是只有1100米,工布江达和朗县县城海拔也在3500米以下,因此林芝整体是宜居的。或许将来某一天,当人们回头看,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之于林芝,就如同三峡工程之于宜昌。

林芝鲁朗小镇(广东援建的旅游康养目的地项目)之晨,元淦恭摄
北院的领导,这次还在林芝视察了川藏铁路工地。待到水电站建成,川藏铁路通车,林芝就会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“小四川”——能源工业发达,旅游设施健全。它会成为西藏新的经济重心。以后拉萨是西藏的政治、文化、科技、交通中心,而林芝会成为能源产业、特色农产品以及备受欢迎的康养目的地,事实上成为西藏的经济重心。如果用全国来类比西藏,到那时,拉萨像是西藏的北京,而林芝真的成为“西藏的江南”——以发达的经济和相对较高的财政收入给全自治区做贡献——和江浙沪与全国的关系相似。
林芝增长的潜力是巨大的。以前凉山州以贫困文明,时至今日,大小凉山的彝族等少数民族原住民仍然不富裕,但凉山的GDP数字已非吴下阿蒙。2024年,凉山GDP是2475亿,在四川省21个市州里排在第九位,相当于全西藏自治区的九成。
凉山GDP的飙升,主因就是金沙江梯级水电带旺了人气和产业链(大型工程GDP并不简单直接计入当地)。而雅江水电开发,工程更浩大,人财物需求更集中且全部工程都位于林芝一市。林芝都不用说GDP要赶上凉山,林芝GDP只要达到凉山2024年水平的一半,那就已经是翻了两番。
再过二十年,再来看那时的林芝,或许会是资源集聚,经济繁荣,人口众多的景象。要果真有一个这样的边地,婆罗多就算还占据旁边的藏南,想必不仅没法再搞什么事,还要面临泰山压顶般的巨大压力。
最后多说一点:五个水电站,等于是给雅鲁藏布江,设置了五个水量开关。许多人由此觉得,这就是为了卡下游国家的脖子。但其实,雅鲁藏布江出境后改称布拉马普特拉河,这之后仅仅再流900多公里就进入孟加拉国了。布拉马普特拉河沿线的人口,大概也就全婆罗多人口的2%。
建造水坝,首先是为了中国自身发展和西藏稳定繁荣,其次才是给新德基造成震慑;但要真以为建水坝就能卡住婆罗多的脖子,那也未免太乐观了。
0
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