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上周中美两国达成阶段性关税协议以来,“关税”议题在舆论场上已经迅速退潮。这距离4月2日的“解放日”,不过一个半月。
在“关税战”中落得虎头蛇尾的特朗普,又把注意力重新聚焦到外交领域。
特朗普再度就职后第一次出国,是到罗马参加教宗方济各的葬礼。而第一次正式出访,选在了5月13日到16日,出访中东的沙特、卡塔尔和阿联酋。
特朗普这次访问中东,可谓实实在在的“丰收之旅”。
美国和沙特签署了一项价值1420亿美元的军售协议,而沙特承诺在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。
卡特尔王室此前已经向特朗普捐赠了一架波音747-8,或将成为新的美国“空军一号”。而此访期间,美国和卡塔尔签署了超过2435亿美元的经济合作协议,卡塔尔承诺采购210架波音飞机,价值960亿美元,刷新波音历史上订单金额的纪录。
阿联酋和美国也签署了超过2000亿美元的经贸协议。此前,阿联酋总统之弟、国家安全顾问塔努恩·本·扎耶德·阿勒纳哈扬访美时已向美国承诺在未来十年投资1.4万亿美元。
而订单,并非他中东之行的唯一收获。
在中东期间,美国和胡塞武装达成了停火。特朗普会晤叙利亚过渡政府总统朱拉尼,宣布解除对叙利亚的制裁。美国进一步稳定了其在中东的地缘形势,给伊朗构成了更大的压力,伊朗方面也表示准备和美国签署新的核协议,放弃武器级的高浓缩铀。
美国的中东政策向来要在多个目标中寻求平衡:一方面,以色列是美国的盟友,而它在中东处于相当孤立的地位;另一方面,中东是重要的产油区,和中东产油国的盟友关系,关系到美元地位和美国全球霸权;而中东国家在政治意识形态上大都没有“现代化”,从小布什时期美国还曾开启中东的“大民主”进程,而现在这一进程已经烂尾。
特朗普访问中东之前,已经见过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,美以之间对中东政策应有协调。但他这次中东之行没有到访以色列,仍然释放了在中东政策上的“实用主义”信号。
特朗普在中东的关注点,就是投资、能源和安全,至于宗教、政治制度、意识形态、价值观等等,都可以朝后放。
从中东回到美国,他又开始在调停俄乌上动作。19日,他分别和普京、泽连斯基通话,促俄乌双方开启直接谈判。
俄乌时间的冲突将在什么时候,以什么方式结束,我们无法预测。但过去几个月,特朗普的表态释放的信号很清晰,他不关心谁是谁非,他只想促成停战,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“实用主义者”。
“特朗普2.0”以来,他的政策虽然多有反复,但“实用主义”的底色始终清晰。二战以来尤其是冷战以来的世界格局,正在面临深刻的调整。
美国作为“新罗马”,长期以来有几个基本行为逻辑:
其一,维持全球霸权,即“新罗马治下的和平”
其二,维持以美元为核心的全球自由贸易体系。
其三,推行美式价值观和意识形态。
过去很长一段时间,人们都习惯了这样的国际秩序。
而现在,特朗普正在拆毁这样的国际秩序,国际政治的冰山正在重组。
“美国优先”,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美国的战略收缩。当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当前国际秩序不满,美国已不愿意高强度、大力度地开展海外干预。事实上,特朗普在上一个任期就退出了阿富汗,将阿富汗彻底让给了塔利班。而在这个任期,他这种“海外的事只要不威胁到美国,我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”的心态,更加淋漓尽致。
“关税战”的议程,进行到中局。不管后续怎么发展,美国对所有国家的关税水平,都会较特朗普上台前有所增加,是大概率事件。美国本是全球自由贸易的枢纽,当美国走向保护主义,从全球化到保护主义的大回潮已难以避免。
至于美式价值观和意识形态,特朗普自己就不信。在沙特的一场即兴演讲中,特朗普甚至说美国历届政府在中东“摧毁的国家比建立的国家还多”,还说美国“没有永久的敌人”。显然,“价值观外交”至少在特朗普任内,已难再现。
以前的美国是“世界警察”、“世界银行”、“世界海关”。全世界已经适应了美国的这三重身份,这三重身份,在很长一段时间也控制了全球地缘风险,降低了全球交易成本。
当美国不再充任这三个职务,世界会走向何方?
全球势力范围面临重构,可能走向小罗斯福设想的“大国共治”。
美国无暇管全世界所有地方的事,局部的摩擦和对抗随时可能升高。
以价值观划线的做法渐渐退潮,国际政治重回基于实力的现实主义博弈。
从特朗普第一任期开始,这种变化已经隐隐然发生。而现在,这一趋势已经被确认。在今天美国的政经形势下,拜登此前四年在“世界主义”和“价值观外交”上的回潮只是个插曲,即使2029年民主党重返白宫,世界秩序恐怕也不可能回到从前了。
未来,是一个我们未曾见过的世界。
许多人习惯了在惯性轨道上生活,但没有哪一条轨道是永恒的。
面对未知,有人恐惧,有人乐观,但所有人都要共同面对。
0
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