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众所周知,衡量某个岗位好不好,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标准——交不交住房公积金。根据第五次经济普查提供的2023年数据,全国有超过6亿的非农就业人员,其中有4.3亿是在法人单位(政府机关、事业单位、公司)上班的(另有近1.8亿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),但住房公积金缴存人只有17454.68万人。

换言之,剔除个体户(和为个体户打工的人),就算在单位和公司上班的人,有住房公积金的也只有40.59%。

关于这1.75亿住房公积金缴存人内部,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结构占比的分析,历来很多。但五年一度的经济普查,显示准确的全社会的就业人员数据,以2023年这个普查年份的住房公积金数据与之对照,能够得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。

哪些省份好岗位更多?哪些省份更依靠体制内?我们从数据中一探究竟。

1、住房公积金缴存人的绝对数排名

住房公积金缴存人超过2000万的省份1个:广东(2258.0万)

缴存人在1000万到2000万之间的省份3个:江苏(1631.8万)、山东(1170.51万)、浙江(1152.88万)

缴存人在500万到1000万之间的省份9个:北京(946.82万)、上海(944.26万)、四川(845.57万)、河南(731.91万)、湖北(588.9万)、河北(572.18万)、湖南(547.28万)、安徽(547.06万)、辽宁(513.65万)。

其余省份公积金缴存人少于500万。

2、住房公积金缴存率排名

住房公积金缴存率——住房公积金缴存人占当地法人单位从业人员(不含个体户从业人员)的比例。简单说,就是在单位和企业上班的人里,有多少人交公积金。

北京、上海的住房公积金缴存人数之所以能够排到全国第五、第六名,仅次于粤苏鲁浙四个经济大省力压四川、河南,就是因为这两个城市的缴存率极高。两市的公积金缴存率同为72.08%,两市在法人单位上班的人超过七成都有住房公积金。

缴存率在60%到70%之间的是海南和天津,缴存率在50%到60%之间的是黑龙江、内蒙古、吉林、辽宁、新疆,缴存率在40%到50%之间的是西藏、宁夏、青海、贵州、甘肃、陕西、山西、广东、广西、江苏。上述省份是缴存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。

缴存率在30%到40%之间的省份是四川、山东、浙江、云南、河北、湖南、湖北、重庆、安徽、江西。有两个省的缴存率最低,分别是福建(27.89%)和河南(27.69%)。

缴存率高的地方,有两种情况,一种是体制内就业占比高(因为体制内都缴存所以缴存率高),所以大部分缴存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,反而是北方省份、内陆省份,另一种是体制外缴存率高(城市足够发达如京沪)。当然,缴存率低的地方就相反,是体制内就业占比相对较低,且体制外缴存比例也比较低(体制外就业以中低端蓝领为主)的地区。

后面进一步展开分析: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(狭义体制内)、公有制企业(国有和集体企业)和二者共同构成的广义体制内人员,在不同省份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总数中的比例。(西藏仅分别披露区直、拉萨、林芝等地公积金数据,缺全自治区公积金数据,本文以下排名不含西藏)

3、狭义体制内人员占比

狭义的“体制内”人员,指的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,不含国有、集体企业,大致是完全意义上的财政供养人员。

狭义体制内人员占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比例超过20%的省份有8个,新疆、黑龙江、甘肃、内蒙古、青海、贵州、吉林、广西。很明显,都是不发达地区。

狭义体制内人员占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比例低于10%的省份有10个,湖北、北京、安徽、天津、重庆、广东、福建、江苏、浙江、上海,大部分是发达地区。狭义体制内人员占比最低的三个省份是上海(6.01%)、浙江(6.34%)和江苏(6.66%),这也是仅有的三个狭义“体制内”人员占比低于7%的省市。

4、公有制企业员工占比

公有制企业包括国有、集体企业,其员工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的分省占比情况如下。

公有制企业员工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占比超过15%的有四个省份,黑龙江(22.18%)、山西(18.16%)、青海(16.04%)和内蒙古(15.98%),全部位于北方。公有制企业员工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占比低于5%的也是四个省份,江苏(4.51%)、广东(4.4%)、重庆(3.65%)和浙江(3.2%),全部位于南方。

5、广义体制内人员占比

各省份广义体制内(含狭义体制内和公有制企业)人员在全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的占比数据如下。

黑龙江占比最高,达到47.61%,也就是说,在黑龙江只要是挣工资的人,几乎接近一半都是广义体制内。新疆、内蒙古、甘肃、青海、吉林、山西、贵州、宁夏、海南占比超过了30%,同样大部分是北方省份,仅有的两个南方省份贵州、海南,也是相对不发达的。

这一占比低于15%的省份,只有5个,福建(13.73%)、重庆(11.86%)、广东(11.61%)、江苏(11.17%)和浙江(9.54%),也都是南方省份。浙江毫无悬念地占比最低,是唯一一个广义体制内就业占比低于10%的省。

6、体制外住房公积金缴存率

前面我们提及,影响住房公积金缴存人数和缴存率的另一个变量,是体制外人员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比例,下面我们就来看这个数据。

上海体制外缴存率高达66.55%,全国最高,北京也有64.73%,全国第二。接下来是海南和天津,体制外缴存率分别达到56.64%和54%,这是除京沪外仅有的两个体制外缴存率过半的省份,所以它们的总缴存率也仅次于京沪。

接下来,排名第五的辽宁,体制外缴存率就只有35.59%了,辽宁、广东、江苏、浙江、吉林五个省的体制外缴存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(26.84%)。京津沪粤苏浙,都是发达地区,它们的体制外缴存率比较高,较好理解。不过为什么海南、辽宁和吉林这三个省份的体制外缴存率也很高?或许是因为当地征缴管理严格,还是什么其他原因?欢迎知道情况的朋友评论区留言补充。

体制外缴存率低于20%有广西、新疆、湖南、湖北、安徽、青海、福建、河北、山西、江西、云南、甘肃、河南12个省份。这12个省份,大部分是欠发达省份,而且往往也同时是体制内人员在从业人员总数中占比较高的。其中体制外缴存率低于15%的有5个,山西(14.15%)、江西(13.45%)、云南(13.32%)、甘肃(11.69%)和河南(11%)。为什么很多地方的人追逐体制,因为一些地方的体制外就业质量确实很一般。

这里还有一个省格外醒目,那就是福建。福建的体制外缴存率只有16.41%,大幅低于广东(35.2%)、江苏(34.75%)和浙江(29.17%),由于福建体制外就业占比远高于大部分较落后省份,所以福建的总缴存率也被拉低到27.89%,在全国省份中排在倒数第二。这一数据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福建和广东、江苏、浙江发展水平的差距。虽然福建民营经济也很发达,但产业层次整体低于粤苏浙等省,因此较高质量的就业岗位比较少。

魔鬼藏在细节里。经济普查公报和公积金年报的数据,也是理解中国就业全景的一把钥匙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元淦恭说

元淦恭说

51篇文章 3天前更新

互联网从业者,前媒体人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