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从9月24日的三部门发布会,到26日的最高层会议,共同确认了一个事实。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,决策者决定强化需求侧的刺激政策。美国降息给中国的操作提供了外部条件,中国决定把财政货币政策的空间用起来。

这可能是2008年秋天的“四万亿”刺激计划之后,中国高层在宏观政策面表态最为积极和进取的一次。

24日和26日两天,消息面都刺激了沪深两市的大涨。昨天(26日),沪市终于一举收复了3000点大关。

决策层在昨天的会议上释放了两个显著的信号,一是高层对当前经济运行情况是关心的,在意的,且稳经济的意图是急迫的;二是重点讨论房地产和资本市场,而楼市、股市是居民重要的资产所在,只有稳住资产价格,才能稳住预期。

市场对这两个信号,给出了强烈的积极反响。

经济好不好,归根结底看预期。预期怎么样,资产价格是最直观的反映。过去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,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效应,这种财富效应是中产扩大消费的重要动力,而房地产引擎熄火之后,这种财富效应的消失导致了储蓄升高、提前还款和消费下行,使中国经济陷入了资产价格衰退的负向螺旋。

昨天的会上用大白话指出,“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”。政策的效应如何还有待观察,但高层显然意识到,即使中国经济处在转型期,必须戒掉地产的瘾,但房地产仍然牵一发而动全身,房地产市场不稳,经济大盘就不稳。

在房地产市场之外,高层关于股市的表态更具战略意义。

24日,在三部门发布会上就宣布了创设证券、基金、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创设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,首期额度分别是5000亿和3000亿,未来还可增加。尤其是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,是前所未有的用银行低成本资金定向投入股市的措施,表明了金融主管部门希望稳定和提振市场的强烈意愿。

如果说24日的发布会的信息还相对短期,那么26日的会议释放的信号更加长期。会议说,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,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,打通社保、保险、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。要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,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,研究出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政策措施。

高层对楼市的目标是“稳”,虽然房地产财富效应消退,但不希望房地产过度拖经济和消费的后腿。但是对股市的目标显然是“进”,当房地产的财富效应消失之后,必须要重塑居民的资产池,股市有了空前的战略价值。

一个常识是,相对于衡量产出的GDP数字,民众对经济的直观感受更多来自于资产价格。楼市涨,股市涨,民众才会有消费的底气,有加杠杆的预期。楼市跌,股市跌,民众的预期就会越来越差,这是再朴素不过的道理。

中国经济的转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。过去一段时间,有一种很流行的看法,告别房地产依赖之后,中国要走向高科技驱动。但其实,房地产和高科技这并不是同一个维度的事情。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说,和房地产并行的东西不是“高科技”或者“制造业”,而是股市。

只有树立对股市,对金融业的正确认识,才能够真正重塑中国经济。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并不是凭空冒出来的,也不是政府规划出来的,而是一套鼓励创新的市场和金融机制催生的。只有大力发展风险投资、股权投资,构建一个健康的、可持续的、有财富效应的资本市场,才可能有蓬勃的创新创业氛围,才可能形成从科技创新到巨大财富回报的正向循环。金融强则国强,股市强则国强,绝非虚言。

今天中国有2亿股民,有7亿基民。股票市场怎么样,影响的绝不只是一百来万的证券和基金行业从业者,更是绝大部分的有产阶层。

绝大多数人不可能去赶新兴产业的风口,只有搞好股市,才能让更多人分享产业转型的成果。科技创新和制造业转型,如果不能转化为更多普通民众的财富增长,就不可能给消费和服务业带来有效带动。

中国经济不同部门之间“冰火两重天”的状态已经很久了。一方面,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十分蓬勃;另一方面,多数人却面临资产缩水和信心减退。

在高层也表态中国经济需要“正视困难”的当下,信心比黄金更珍贵,而财富效应正是信心之锚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元淦恭说

元淦恭说

15篇文章 7小时前更新

互联网从业者,前媒体人

文章
  • 文章归档
2024年 15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