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前天,总理再次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。上一次开这样的座谈会,是在4月9日。

4月9日和10月14日,正好都是在中方实施对美反制的关键节点。在这样的节点召开座谈会,其意义不仅在于听取意见,更是就下一阶段的政策基调,向全社会吹风

4月的座谈会,领导强调了三方面工作,分别是宏观政策,扩大内需和激发主体经营活力,而10月的座谈会,领导提了四点,分别是宏观政策,扩大内需,营造一流产业生态和稳外贸稳外资。

比较两次座谈会通稿文本,在扩大内需上的表述区别不大,但其他方面的表述调整,就有其信号意义。

4月的通稿说:

要实施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,靠前发力推动既定政策尽快落地见效,根据形势需要及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,以有力有效的政策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。

10月的通稿说:

要加力提效实施逆周期调节,总量政策持续发力用足用好政策资源,以改革办法打通堵点卡点,增强发展动能。

4月份提的是“靠前发力”,10月份改成“持续发力”,4月份提到要根据形势及时推出“新的增量政策”,而10月份说的是“用足用好政策资源”。4月份的信号是总量政策还要加码,而10月份的信号是,现在的总量政策已经够了,稳住就行。因此,10月份还提到“以改革方法打通堵点卡点”,所谓改革,就不是总量政策,而是结构性政策了。

4月的通稿说:

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,深入落实各项支持性政策,着力规范涉企执法,进一步解决账款拖欠、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,实打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,努力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服务。

而10月的通稿在同一位置谈的是一流产业生态:

要多措并举营造一流产业生态,综合治理行业无序、非理性竞争,促进上下游、大中小企业深化合作,加快科技成果转化,发展创业投资基金,着力构建创新生态圈。

这两段表述的侧重点明显不同。4月份的政策表述面向各类企业,和总量政策是相互衔接的,而10月份的政策重点变成营造一流产业生态,鼓励科技创新,增厚企业利润。同样是很清晰的信号——决策层的关注点已经重新从数量转向质量。

10月座谈会还有一段新的表述,也耐人寻味:

大力支持稳外贸稳外资,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,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,推动实施一批标志性外资项目。

从4月份新一轮贸易战开打以来,外贸数据表现并不算差,刚刚过去的9月进出口增长还大幅超过预期,给了决策者公开喊话(言外之意是在美国之外)“开拓多元化市场”的底气。现在的世界格局,天平正在偏向形成东西方两个体系,而这一段稳外贸稳外资的表述,就是要做大“以我为主”的这个体系,明牌喊话了。

这个月就要召开重要会议了。重要的会议之前,都要有一个“统一认识”的过程,从上月月底开始的“钟八篇”,到最近召开的座谈会,信号已经越来越清晰,政策正在出现新一轮转向

去年926,面对经济下行的风险,高层在需求侧推出了一系列总量政策,罕见定调“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”。而今年4月以来,虽然社会感知到的经济温度还并不太热,但官方的判断是,中国经济已经通过了新一轮贸易“斗争”的压力测试。

那么,接下来的政策重心,就要继续强化战略安全和科技创新,重回供给侧,重回“高质量发展”的轨道。在决策层看来,这一方面可以确保自身在当前的大国博弈中不落下风,另一方面也可以打破无效内卷,改善企业利润,避免经济陷入通缩的泥潭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元淦恭

元淦恭

81篇文章 48秒前更新

互联网从业者,前媒体人

文章